微软不断壮大自己的手法
微软初期的发展史,虽然有些书说“带有一定的欺骗性”,但是你不得不承认盖茨的眼光具有一定程度的前瞻性,在此时虽有很多公司如MITS、IBM等给微软帮了大忙,但当时微软的霸王相还没有出现,IBM等当时一些比较著名的大公司失去警惕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我们此时不能去责怪IBM。纵观微软的历史,可以看出是MS-DOS完成了微软的原始积累:花了5万美元购买了MS-DOS的前身,但MS-DOS却为微软挣了近亿美元,从此后微软霸王相若隐若现。
微软虽然可以挟“操作系统”而令“天下软硬件厂商”,但精明的微软伪装却很好。表面上看起来与其它软件厂商和平相处,采取公平的竞争的手法,也没有有意收购其它公司,只是有点过于模仿其它公司的技术产品。借助强大的市场优势和金钱实力,微软屡屡实施“吸功大法”,将许多其他公司创造的新技术新功能纳入自己的产品,尤其是Windows之中,使其成为无所不能的百宝箱。这种形势下,弱小的软件公司的确无法与微软一起参与这场游戏。的确,微软虽然已是一个庞大的帝国,但还从未曾真正通过自己原创的设想,开发出市场上巨大的产品。其起家Basic并不是自己发明的,DOS也是从其他公司买来的,Windows用的是Xerox和苹果的技术,Excel其实是Lotus1-2-3的复制品,Web浏览器也是借助网景的创意开发的,Word纯粹是Wordstar、WordPerfect的跟风……这些模仿的产品构成了微软的主要力量。而一些他自己的创意和产品,如Bob、MSN、Slate、Mungo、Park等则无一成功。这些模仿的产品构成了微软的主要力量,但是你不得不承认这是微软“公平”竞争得来的结果。
但自从微软推出Windows3.2与Office之后,微软真正的面目暴露无遗。就是在那个时候,如果大家都认识到日后这种危险的情况,也不是没有打败微软的可能,因为当时有IBM的OS/2可以与Windows3.2抗衡;且IBM也有一套办公软件可以与微软的Office抗衡。在那个时候,可以说Intel是个决定性的力量,它的砝码稍微偏向任何一方,任何一方都会获胜,可是不知为什么,Intel与微软成了最好的朋友。微软本来就是一只吃人的老虎,可Intel还要给他安装一个用CPU作为发动机的翅膀。后来,微软和Intel组成的Wintel联盟横行于天下。
羽翼一旦丰满的微软就开始变得肆无忌惮,看中了哪家长相不错的公司,一定想法设法搞到手,即使花冤枉钱也在所不辞。能被微软看上的公司,总觉得风光无限,于是一个个归到微软的门下。借用中国著名IT人方兴东的一句话:“微软无疑是最成功的公司之一,盖茨无疑是最成功的商人之一。但是这种成功不是必然的,而是来自许多人的铺路和帮助。可是在微软和盖茨的字典里,从来没有‘恩人’这个字眼。”
微软的拳头产品Windows98/NT/2000/Me/XP/Server2003成功地占有了从PC机到商用工作站甚至服务器的广阔市场,为微软公司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公司在Internet软件方面也是后来居上,抢占了大量的市场份额。在IT软件行业流传着这样一句告戒:“永远不要去做微软想做的事情”。可见,微软的巨大潜力已经渗透到了软件界的方方面面,简直是无孔不入,而且是所向披靡。微软的巨大影响已经对软件同行构成了极大的压力,也把自己推上了反垄断法的被告位置。连多年来可靠的合作伙伴Intel也与之反目,对薄公堂。2001年9月,鉴于经济低迷,美国政府有意重振美国信息产业,拒绝拆分微软。至此,诉微软反垄断法案告一段落。
不过,借助高速发展的微软和Windows操作系统,使很多游戏和硬件厂商成为业内顶尖。现今游戏界知名的暴雪公司(Blizzard),就是凭借Win98推广了自己的《星际争霸》,成为WCG制定比赛项目,之后又陆续推出《暗黑破坏神II:毁灭之王》、《魔兽争霸Ⅲ冰封王座》,以及现在风靡全世界的网络游戏《魔兽世界》。特别要指出的是《暗黑破坏神II:毁灭之王》,当今的很多网游都是在这款游戏的模式理念上开发的,可以算是始祖。美国EA公司,也在这几年推出了不少体育游戏:《NBA》系列、《FIFA》系列、《极品飞车》系列等等,可能这段时间广为被大家所关注的就是《极品飞车10:卡本峡谷》了。硬件厂商就数nVidia公司了,几年前还是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可如今却是世界级的专业显卡制造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