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热点推荐
ZOL首页 > 企业中心 > 财经产业 > 行业新闻 > 六大要素 点评Google 05年成功及未来

六大要素 点评Google 05年成功及未来


新浪科技 【转载】 2006年01月11日 08:21 评论

    在上期,山伯和大家谈论了:微软,道不尽的冤家,在本期周谈中,山伯将和大家聊聊网络巨人Google。对于Google,绝大多数朋友都有着良好的印象。回顾2005年,Google推出的各项全新服务令人应接不暇。

  Google在短短几年中能取得长足发展,除了得益于信息时代的“哺育”和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之外,更是其自身不断创新的结果。假如我们只能用一句简短的文字来概括Google的成功之道的话,山伯觉得这24个字是比较贴切的——人才荟萃,创意十足;出人意表,引领潮流;服务多样,特色鲜明。
  Google的成功来源于以下六大要素:

  第一,知人善用使Google拥有独领风骚的力量。

  2005年,Firefox工程师Ben Goodger和Darin Fisher,微软技术人员Marc Lucovsky、互联网之父Vint Cerf以及Gaim的首席开发人员Sean Egan都被Google收归旗下。这其中,最受外界关注的肯定非“李开复事件”莫属。

  为了大举进军中国市场,Google决定在中国成立研发中心并招聘原微软高级将领李开复为领头羊。谁知此举却招来了微软的诉讼,“李开复事件”从2005年7月份一直持续到2005年年底才因微软和Google的握手言和而收场。

  力排阻力广纳人才的Google怎么能不创意十足呢!

  第二,出人意表使Google拥有深不可测的魅力。

  对于外界盛传的关于Google新产品开发计划的消息,Google总冠以“谣言”之名而矢口否认。过去一年来,关于Google即将收购Opera,推出Google牌浏览器Gbrowser、Google OS等消息层出不穷。今年年初,业界甚至还传出了Google近期将联合沃尔玛推出低价PC——“Google立方”(Google Cubes)的重大“新闻”。对此,Google的女发言人立即表示该报道“完全失实”。


六大要素 点评Google 05年成功及未来


传说中的Google OS

  空穴来风,必然事出有因。Google否认的只是传闻,但它没有否定未来的发展方向。Google在2005年8月份发布Google Talk之前,我们对Google即将推出IM工具的消息也早已有所耳闻。然而,当时的Google却始终予以否认。最后还是事实说明了问题。“传闻”既能试探市场反应,又能起到宣传自己的功效。看来Google的如意算盘打得还真响亮。

  与此同时,Google又热衷于给“事实”盖上一层烟雾,让用户迷惑之余更加关注Google的一举一动。当Google于2004年不动声色地推出Gmail时,人们的第一感觉是“那不可能”!因为1G容量的免费邮箱在当时的用户看来简直是天方夜谈,而Gmail面世的时间恰好是4月1日“愚人节”。2005年,Google又选择在这一特别的日子里将邮箱扩容到2G以上。
 
第三,爱财有道使Google得以避开用户的批评声浪。

  既为公司,Google同样也以赢利为经营目的。不过,Google虽然爱钱但却不直接向用户索取,这使用户们对Google颇具好感。

  有一些公司采取诱惑用户“上瘾”的方式,迫使用户支付费用以获取持续的服务,如微软Office产品的经营与反盗版策略。有一些公司则通过服务用户换取用户的支持,从而获得广告等收益,如Google。用户高兴,自己获利,Google何乐而不为!

  在上述经营理念的指导上,Google在实际行动中显示出了对用户的尊重。Gmail邮箱——完全免费、超大容量却绝对不带任何图片广告、浮动广告,Google只插入与邮件主题相关的文字广告链接。Google网页搜索服务提供的搜索结果把赞助商信息与其他信息划分得十分清楚,不像Baidu、MSN的第一个搜索页面显示的基本都是“商家信息”。

  Google没有因为金钱而意乱精迷,用户也不必付出“眼花缭乱”的代价就能享受全方位的服务。这样的Google想让人说声“不爱你”也难。

  第四,善假于物使走在前方的Google也具有“后发优势”。

  信息时代瞬息万变,任何一家公司都不可能永远独占鳌头、独孤求败。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要求Google与不同的公司联合协作,独特的创意与优势相结合之后便形成了推动Google前进的力量。

  Google的网络搜索(包含多种服务)、电子邮件Gmail让人津津乐道,而其以收购手段获取的博客服务Blogger、图像浏览程序Picasa等也同样为人所称道。

  近期,Google收购时代华纳(AOL)5%的股权一事引起了一番轰动。微软官员就曾表示要联合其他互联网公司一同对抗Google的竞争。

  第五,重视安全让Google赢得了赞誉,博取了信赖。

  Google的产品当然也存在安全问题,比如Google Desktop Search和Gmail在推出之初,其保护用户隐私的安全性便受到专家的质疑。2005年初,研究人员发现Gmail可能暴露用户私密信息的漏洞;2005年末,黑客发现结合利用IE和Google Desktop Search的漏洞能够获取用户的隐私数据……这些问题都已被Google及时修复。

  面临令人头疼的安全问题时,Google采取措施的效率与措施实行的效果为它赢得了掌声。
第六,永葆创新精神使Google产品极具特色。

  2005年,Google相继推出了多款引领潮流的个性服务,包括当地搜索、地图搜索、Gmail扩容等等。这些服务在当时都起到了颠覆传统的效力,无一不迫使着雅虎、微软被动跟进。Google于2005年8月份推出的Google Talk以其独有的简约让用户爱不释手,成为IM市场的另一支生力军。

  2005年末,Google的娱乐性能更加突出。音乐搜索、视频搜索为热爱生活的用户带来了便利。进入2006年,Google更借鉴苹果iTunes音乐商店的经验,涉足视频下载销售市场。

六大要素:点评Google05年成功及未来(3)
Google年初开辟网上视频商店即将开业

    看Google未来的“微软因素”

  Google的成功,我们看在眼里却又闷在心里:Google热未来还能持续升温吗?山伯认为,Google的企业文化是Google继续叱咤风云的有力保障。然而,Google在成长过程中还必须面对来自各方的竞争压力,这其中雷德蒙软件巨头是一大因素。

  本来,Google和微软可谓河水不犯井水。因为Google是互联网服务供应商,微软则是桌面、服务器软件开发商。但是,网络技术的成熟使得这两大巨头的竞争领域正在不断扩大。比尔·盖茨在上周接受路透社记者采访时被问及谁是微软最大的竞争对手的问题。盖茨认为不是Google,也不是苹果,而是IBM。前段时间,盖茨在接受BBC访问时先是对Google夸奖有加,进而话锋一转,表示Google只不过在搜索领域有所建树而已。

  山伯在此并不是要宣传盖茨大叔在公众面前褒扬对手的风度,而是想从盖茨的话中窥探Google的将来。不管话说得再怎么好听,盖茨的言下之意是Google并没有外界想象中的那么强大。对此,山伯基本同意。在上周周谈中山伯已经表示:从整体而言,Google目前在与微软的斗法中还只能望其项背。

  但是考虑到微软已经年届20,而Google才刚满七岁的事实我们又对Google的继续成长充满了信心。Google同微软的正面交锋暂时还仅限于网页搜索和电子邮件这一互联网信息服务领域,而这正是Google的优势所在。微软在这一领域与Google的竞争中只能被动迎战。有朝一日,当传说中的Google浏览器和Google牌操作系统问世的时候,那才是微软真正苦不堪言的日子。

 

 

 

热点文章 重点推荐
[企业]·创业者24小时新公司能去哪儿

[企业]·深圳制造业ERP普及率达70%

[企业]·好的中国公司应该双向上市
[服务器]·八厂商服务器售后大调查
[企业]·2005年全球IT十大新闻
[企业]·中国直销业年度十大现象
[企业]·05-06年中国IT市场回顾与展望
[企业]·05年网络营销市场回顾与展望
[企业]·06年最受瞩目的七大IT技术
[服务器]·万元以下服务器看谁最值
[企业]·政府招标瑞星惊现零报价
[企业]·雅虎拟向企业提供专业博客程序

 
下载 Google Desktop Search Beta 100504 Beta 100504 for Windows XP/2000 请点击://xiazai.zol.com.cn/detail/3/27140.shtml
给文章打分 5分为满分(共0人参与) 查看排行>>
频道热词:NVIDIA  cebit 2011  戴尔  
视觉焦点
企业中心财经产业热点
排行 文章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