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推荐
ZOL首页 > 企业中心 > 财经产业 > 行业新闻 > “寒流”侵袭IT员工

“寒流”侵袭IT员工


SPN 【合作】 2005年06月13日 13:58 评论

前不久,一位自称是中关村某笔记本电脑维修公司员工的知情人在“睿商在线”(www.spn.com.cn)论坛上透露,该公司克扣员工工资,“他们这些员工干了两个月最多的拿到200块钱的工资,有的拿到20块钱,最少的甚至只要6块钱,也有一分钱也没有的”。

记者随后与这家公司取得了联系。接待记者的工作人员介绍说,这可能是被公司辞退的员工一时生气,说出了这些过激的言语,里面的一些说法并不符合实际。随后,他以领导在开会为由,拒绝了记者的进一步采访。截至发稿时,记者仍未联系到该公司领导。

这件事引发了SP更进一步的思考。这些中小经销商的员工生活状况是什么样的?IT中小经销商现在的经营情况又怎样?带着这两个问题,记者到北京乃至全国最大的IT产业聚集区——中关村进行了三天的调查采访。

“痛并无奈着”

“起的比鸡还早,吃的比猪还差,干的比驴还累,下班比 小姐还晚,装的比孙子都好,赚的比民工还少,看着比谁都好,五年内下岗谁都跑不了。”有人这样调侃IT中小经销商的员工生活状况。

就在几年前中关村发展最快的时候,即便是销售员也能归在“白领”一档。短短几年的时间,伴随着IT步入低潮期,这些员工的收入也逐年下降。

“每月1000来块钱的收入,还要吃饭、租房子,到了月底就所剩无几了”,海龙大厦美格显示器的一位销售员向记者介绍,“一周只能休息一天,每天9点上班,6点下班,除了中午吃饭的时候可以坐,其他的时间都要站着,累得回家什么都不想做。在家休息的时候也不敢逛街,看到喜欢的东西又没钱去买,那种感觉真的很难形容。”

据记者了解,整个中关村IT产品销售员和促销员的收入情况大致相同,正常月份的月收入在1000至1500元之间,而碰到销售不景气的月份,他们的月收入只有500、600元。工作强度大,收入水平低,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只把这份工作作为过渡和跳板。

这位销售员说,在海龙的销售员和促销员的流动性很大。刚做这一行的大都是没有经验的,等积累了一些经验以后就不满足现在的收入,然后就是跳槽。摊主又会招一些新人重新培养。像她这样能在这个行业做到两年以上的真是少之又少。

一位与记者相熟的老板也表达了同样的意思。他的公司每月都会招一些没有经验或者刚出校门、家门的销售员,一般的情况是过两三个月就会有人跳槽,然后公司再招新人进来。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循环。“跳槽的原因,一是想尝试其他的机会,二是不满足现有的收入,但我想后者的可能性能占到70%。”这位老板这样解释自己员工频繁跳槽的原因。

公司不想保持员工队伍的相对稳定吗?他解释说,这其实也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有的销售员完不成先前制定的任务而我们又认为他没有培养的潜力,即便他不想走我们也要请他走。这种人员的流动对我们没有太大的影响。对于做的比较好的或者积累了一定客户的销售员,我们也会相应制定一些激励措施,想法设法留住他们。如果这些优秀的销售员跳槽了,那我们的损失就很大。”

这些优秀的销售员,他们大多入行比较早,并且积累了一些客户,因此他们的收入比较高。记者采访到一位姓刘的销售员,他主要销售联想台式机笔记本和飞利浦耳机。据他介绍,他已经在这一行工作3年了。虽然最近整个IT行业不景气,但由于在这3年中能力得到提高,并且积累了一些客户,所以现在月收入在1500元以上,比刚入行的时候收入要高很多。他表示,现在中关村的竞争非常激烈,品牌产品的利润很低,“现在一台7000多块的品牌笔记本电脑,销售利润就100块到200块,利润率还不到5%。量做不上去,我们的经营就很困难。”

中国IT产业不景气,感受最深的恐怕就是这些员工了。

“路”在何方

 “有好的机会我还是会跳槽的”,一位销售员说,“在IT业混太累了,我想换一份IT圈子以外的工作。”


“别看这些卖场整天人流不断,其实很多公司都是在艰难度日。这看起来好像很矛盾,但这就是中关村里面的公司真实的生存状况。其实就是一种‘虚假繁荣’的表现。”接受采访的一位老板的这番话着实让记者吃了一惊。

近期IT市场的不景气沉重打击了IT经销商的信心。“2008年之前的IT市场也就这样了。但我相信2008年以后IT市场会复苏,毕竟北京奥运会是一个重大的商机。”在展望IT发展时,另一位老板表达了他的担心。

由于整个IT行业步入低谷,IT上游厂商市场锐减,生存压力骤然增大,利润空间被大大压缩,因此,作为他们下家的中小经销商,从上游厂商那里获得的利润支持也相应减少。并且IT上游厂商为了扩大市场广布市场营销渠道,造成在同一市场上同一品牌产品的竞争加剧,更进一步压缩了中小经销商的利润空间,造成中小经销商经营困难,员工收入也随之显著下滑。

恐怕只有整个IT产业环境得到改善以后,IT中小经销商和他们的员工才会有出路。

“寒冬”袭来

在2005年第一季度财务报告公布后,IT企业的整体表现让很多人都感受到了寒意。随后,众多IT企业宣布大规模裁员,试图扭转业绩增长不佳的局面,包括了IBM、惠普、京瓷、奥林巴斯、爱立信和UT斯达康等众多全球有影响力的IT企业。其中IBM宣布,该公司将从今年第二季度开始裁员1万到1.3万人,占员工总数的3%到4%,在业内引起强烈震撼。在市场需求增长不大的情况下,裁员对公司来说是节约成本,增加盈利的一种重要方式,而被裁掉的员工则陷入“生计危机”。


在众多IT知名企业经营陷入困境的背景下,国内IT中小经销商的经营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

“现在IT行业的利润很低,只有把量做大,公司才能生存。”海龙大厦一家销售读卡器等相关产品的老板向记者这样描述现在公司经营的情况。

在中关村,经销商通常能拿到几个品牌产品的代理,而一个知名IT品牌在海龙的代理商就不止一个。不同的代理商在一个大厦内销售相同品牌的产品,势必会造成竞争加剧,利润降低。在加上中关村寸土寸金,在海龙一个不起眼的柜台一年租金也要30万,高昂的租金使得IT中小企业经营举步维艰。也难怪代理商只有把量做大,拿到生产商的返利,才能勉强维持经营。

“海龙大厦有80%的柜台都在亏损经营,要不是生产商为了维护门面给代理商补贴的话,他们早经营不下去了。”熟悉内情的人向记者透露。

“中关村的生意越来越难做了。前几年一个光驱能挣30、40块钱,现在一个光驱都挣不到5块钱,而且还不好卖。”一位老板向记者诉苦,“所以我现在把很大的精力都投入到北京周边市场上,那边的生意比北京好做。中关村的店面只是我的一个‘脸面’,我没指望它能挣钱。”

IT中小经销商的经营遇到了严峻的挑战,不知道会有多少员工能“熬过”这场“寒冬”!
 

 

给文章打分 5分为满分(共0人参与) 查看排行>>
频道热词:NVIDIA  cebit 2011  戴尔  
视觉焦点
企业中心财经产业热点
排行 文章标题